人民网资溪 6月16日电(邹玢琦、实习生闫嘉)在赣东边陲有这样一个山区小县,这里不产小麦,没有面粉厂,也不是面包生产、消费的最前沿,却输出了四万多人的“面包大军”,在全国各地开了1.6万多家面包、蛋糕店。这便是“中国面包之乡”——资溪。
6月15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走进资溪县,现场感受资溪县面包产业如何将产业优势、品牌优势、绿色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见证资溪大力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将面包产业打造成致富增收的“金饭碗”
(资料图)
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资溪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致富史。自1978年起,退伍军人张协旺、洪涛等第一代资溪“面包人”凭借从部队学习到的面包烘焙技术,凑钱在鹰潭市开了一家面包店,收获了面包产业的“第一桶金”。张协旺常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多数人富了才是真正的富。作为退伍军人,带领乡亲们致富是义务,也是责任。”就这样,他们带领资溪面包人通过“亲帮亲、邻帮邻”,将亲戚、邻居纷纷带出大山从事面包行业,从“一对夫妻、一个店面”,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一个区域”的发展态势。
进入新世纪,资溪县委、县政府不但成立了资溪面包行业协会和面包协会党委,还在2004年6月成立县面包产业发展办公室,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劲头更足。如今,面包食品产业已成为资溪县的首位产业,年创产值近300亿元,全县农民纯收入60%来自于此,“资溪面包”成为资溪人民致富增收的“金饭碗”。
“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历史久、底蕴厚、基础强,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新建的资溪面包文化馆,一位媒体记者有感而发。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 将面包产业打造成产业集群的“金招牌”
多年来,资溪面包人不断创新技术、强化管理、争创品牌,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一家品牌、一串门店”的连锁经营模式成为主流,一跃成为国内烘焙业界的生力军。涌现出“资溪面包”“鲍师傅”“麦香人家”等多个区域性品牌,以及“苏旺”“艺发”“海升”等一大批生产销售型企业,“资溪面包”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展现了“金色满园遍地香”的美好发展前景。
资溪面包闻名全国,但产业资源大都在外地。为全力打响“资溪面包”品牌,扩大“中国面包之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1年起,资溪县逐步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产业资源回归,吸引资溪乡贤及烘焙行业领军人物返乡创业,共同打造“资溪面包”品牌。全国第一家县级面包行业协会由此成立,面包乡贤主动抱团补链延链强链,合力壮大面包食品全产业链。2016年,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面包科技公司)成功组建,实现了“资溪面包”食品产业本土实体化,统一“资溪面包”品牌运行标准,规范经营模式,“资溪面包”发展正式迈入新时代。2018年,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0亩面包食品产业城项目正式启动,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面包食品产业链。目前,面包科技公司直营及加盟门店超过300家,产值超3亿元,已启动上市计划。
“当地政府及时出台的行业准则、政策支持、宣传造势,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资溪面包产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重要加速器。”在资溪面包生产车间,采访团一位网络名人的话道破了“真相”。
充分发挥绿色优势 将面包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金钥匙”
近年来,资溪县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面包产业为核心,带动文化旅游发展。通过全力推介“面包之乡·纯净资溪”的特色旅游资源,极大促进了资溪面包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资溪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
据悉,该县大力发展以面包食品产业为首位的绿色工业,打造资溪面包食品全产业链,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资溪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5000亩面包食品产业城,成为资溪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此外,该县依托面包食品产业城,多次举办以面包烘焙大赛、面包产业高峰论坛、烘焙展等为主要内容的面包文化节,并通过整合中西式面点、面包观光工厂、面包DIY等资源,加快培育和丰富肉松厂、巧克力工厂、手工欧包等旅游业态,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内已建成面包观光工厂、面包广场、面包烘焙体验馆、面包文化馆、面包文化展览厅等特色面包主题旅游点,初步形成集产、学、研、游为一体的烘焙业全产业链基地,成为抚州市第三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累计接待游客量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5000万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