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航天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点与发射塔架隔海相望,被称为“万里海天第一棒”。近日,铜鼓岭测控点迎来进驻十周年。
(资料图片)
十年前的2013年6月29日,随着一声令下,铜鼓岭测控点的岗位人员正式进驻铜鼓岭。他们不惧暴风之险、无畏山海之遥,全面投入测控点号的建设和安装调试工作,开启牧箭逐星、向天图强的创业征途,用“万里海天第一棒”的光荣使命向党和国家诚挚献礼。
回望十年征途,铜鼓岭测控点在奔赴一条怎样的道路?
这十年,见证了忠诚追随的“第一棒”。
图为建设时期的铜鼓岭测控点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当时参与测控点建设的许遥,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记忆犹新,“没有宿舍,我们就在机房打地铺、睡地板;没有食堂,我们就在简陋的雨棚,起灶就餐;土地贫瘠,我们就用更富营养的红土换沙土,尝试种植各种耐旱抗风的植被。”
岗位人员战高温、斗酷暑、抗台风……为了确保安装调试进度,所有工作人员一月休息不到两天,一干就持续了大半年。
在艰苦外部条件下,铜鼓岭测控点上的岗位人员不叫苦,不喊停、不退缩,连轴干,测控设备初步能力基本形成,铜鼓岭测控点逐渐从一个荒凉的小山头变成一步一景的“花园式”测控点号。
这十年,见证了成功胜战的“第一棒”
十年里,铜鼓岭测控点的多项科研项目和设备改造升级助力航天发射成功胜战,航天测控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长征五号首飞发射前四天,指控中心工程师张康益敏锐发现箭载应答机指标存在问题。为避免对任务造成影响,他立刻组织团队对参数进行复核,最后发现下发文件的标称值与设备实际数值相差了0.2μs,并及时上报作出调整,排除了会对整个航区测量数据和安控判决产生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
遥测设备顺利完成改造、拓展新能力,累计执行卫星长管任务20000余小时;光学设备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去雾方法有效增强发射实况图像,动目标跟踪模拟器成为岗位操作手有力训练手段;雷达跟踪状态辅助判别系统提高目标丢失重捕速度。
托嫦娥、送天问、筑天宫、放天舟……铜鼓岭测控点已圆满完成80余次航天发射跟踪测量任务,编织“光雷遥安”测控网的“牧箭天团”正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程上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这十年,见证了创新突破的“第一棒”
指控中心的马亚奇博士看准时机,提出要做一套国产自主可控的一体化指挥显示软件。
技术人才缺乏,自己培养;缺少相关资料,中心大力支持。马亚奇带领团队在创新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逐渐发展壮大。
2013年,冯先旺博士加入团队,半年时间内就熟练掌握了多项编程知识,迅速成为研发任务的核心成员。那段时间,马亚奇带领团队走南闯北调研学习;冯先旺接棒马亚奇,带领大家夜以继日研究攻关。2014年,刚毕业的王建博士为团队注入新鲜的想法和更加清晰的思路。在三名博士的交替接力下,这款“中国心”软件在海南的首次发射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
2023年,新一代指显系统全面升级,越来越多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加入这一伟大的事业。
“新的系统平台,将有力解决多发任务并行、信息显示繁杂、实时显示单一等问题,为火箭发射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直观的决策参考。”如今的指显岗位负责人何亮高工介绍道,这款“中国心”软件正托举着火箭,以磅礴之势向太空进发!
图为天舟六号任务期间指显团队在研究讨论
这十年,见证了勇挑重担的“第一棒”
面对危险考验挺身而出,面对矛盾困难迎难而上,面对岗位磨砺坚守如初。
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来袭铜鼓岭,固定设备方舱的钢索眼看就要支撑不住。危急时刻,六名党员组成突击小队冲锋在前,顶风爬行二十多分钟,拼死对钢索进行加固,成功保住设备;
雷达岗位高级技师管世磊执行了上百次任务、送飞长五长七等新型火箭,而自己却因为执行岗位原因,没有亲眼在现场看过火箭的腾飞。“从雷达监测屏幕上的长短点线一样能够感受到火箭升空的壮美!”
2020年,疫情暴发与返岗工作热潮交织,为了减少感染风险,需要安排专车接送。负责车勤保障的韩飞挺身而出,“我是党员让我上”,主动申请承担返岗人员接送保障任务,“少一人就少一分风险!”
这十年,见证了激情奋进的“第一棒”
面向大海,仰望星空,牧箭逐星,观海耘天。
十年里,指控中心持续突出打造“铜鼓”特色品牌,深入宣传“万里海天第一棒”典型事迹和厚重积淀,创作《万里海天第一棒》《请党放心,航天有我》等一系列原创航天歌曲,立起“魂、志、训、风、诗、歌、画、情”一体的特色文化体系。
如今,铜鼓岭测控点早已成为指控中心新入职人员教育、重大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第一棒”的精神和内涵正在激励一代一代的新老航天人,指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航天发射一线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图为铜鼓岭测控点举办各类活动
这十年,见证了最有前景的“第一棒”
指控中心始终牢记嘱托,将聚焦“数智高端、创新前沿”崇高使命,立足任务需求和测控领域新技术,紧扣“指挥中枢、测控前沿、创新高地”的发展方向,立志谱写“最有前景”新局面——
新一代跨平台指挥显示系统、光学图像增强技术、设备远程化操作等项目逐步走向成熟;
积极参与数据中心、云平台和超算中心建设,建设前端无人、后端智能的运维体系;
力争实现测控设备远程化操控,推进智能辅助决策成果应用;
……
指控中心坚持以世界一流创业行动为载体,持续激发航天科技工作者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目标奋进的不竭动力。
(通讯员刘琨 董海龙 徐张旗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海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