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meat products),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如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等。也就是说所有的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添加调味料的所有肉的制品,不因加工工艺不同而异,均称为肉制品,包括:香肠、火腿、培根、酱卤肉、烧烤肉、肉干、肉脯、肉丸、调理肉串、肉饼、腌腊肉、水晶肉等。
中国肉制品行业产量 肉制品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相关资料图)
肉制品是指用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肉制品可分为中式肉制品和西式肉制品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可细分为熏烧烤制品、腌腊制品、香肠、火腿等多种产品。我国肉制品产业链上游为牲畜、家禽的养殖及屠宰;中游就是肉制品加工,将生肉制作成各式各样的肉类制品;然后下游是肉制品的销售,通过餐厅、农贸市场等多销售渠道将肉制品贩卖到消费者手中。
在我国陆续发布政策扶持生猪养殖以及鼓励肉羊肉牛、禽类生产的推动作用下,我国肉类产量在2021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回升,2021年我国肉类产量达8989.99万吨,同比上涨16.02%。受传统饮食习惯和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格局的影响,我国的肉类消费仍然以猪肉为主,占比超过一半,其次是鸡鸭鹅等禽肉。因此,猪肉制品也是我国肉制品中最主要的分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生产国,但肉类制品大多都是初加工产品,而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却很少。主要问题表现为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高温肉制品多、低温肉制品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
这反映了中国肉类科技与加工水平较低,不能适应肉类生产高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的需要,特别是肉制品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3.6%,年人均不足2kg,与发达国家肉制品占肉类产量的50%相比,差距很大。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肉制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中国肉类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肉类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小企业达1.9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仅4000多家,而像双汇、雨润等知名、大型企业更是屈指可数。自全球疫情暴发以来,肉制品厂成为“热点”已不鲜见,也引发了对动物和肉制品传播病毒的怀疑和忧虑。
2020年以来,全国各地狠抓各项生猪扶持政策落实,促进生猪复产扩能,生猪存栏连续回升。二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33996万头,比一季度末增加1875万头,环比增长5.8%;比2019年低点三季度末增加3321万头,增长10.8%,已连续三个季度环比增长。
随着畜禽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畜禽产品调运和生产资料运输逐步畅通以及生猪产能持续提升,我国畜牧业生产稳步恢复。上半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3489万吨,比2019年同期减少422万吨,下降10.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8.7个百分点。
2022年我国是肉制品生产大国,肉制品在带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起了国家对肉制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2022年肉制品市场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1/3,产品种类繁多,目前我国肉制品消费结构中仍以高温肉制品为主,低温肉制品仅占三成。
我国肉制品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禽畜养殖以及饲料加工业,中游屠宰加工以及肉制品的深加工,再经过冷链物流运输等链条,肉制品最终到达消费者终端。
从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食品烟酒支出情况来看,我国国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居民的消费能力也大幅增强。除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小幅度的减少外,2017-2021年整体保持着上涨态势。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878元,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了3.49%。而2017-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始终保持上涨趋势,到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为5430元,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5.56%。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增强,生活条件提升了许多,人们的肉类消费快速增长,为肉制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市场需求。
本报告对中国肉制品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肉制品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报告将帮助肉制品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肉制品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肉制品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肉制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肉制品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肉制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标签: